臺自研衛星“僅活8個月”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18日報道,臺當局今年1月24日委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斥資千萬元新臺幣研制的自研立方衛星(用于太空研究的小型衛星)“飛鼠”和“玉山”到太空。未料,臺當局相關部門今年10月13日公告,地表無法收取兩顆衛星的訊號及成功譯碼,衛星任務結束,正式退役。
臺相關部門解釋稱,“玉山”衛星升空后,臺“中央大學”學生曾在今年2月10日接收到信號,得知當時內部溫度和電池電壓。衛星通電開關正常,通訊天線有展開,所以地面站可以接收到衛星訊號。通訊發射器也可運作,但因電壓較低,以致發射功率偏低。太陽能板可充電,但充電量不高,可能是因為衛星翻滾及太陽能板面積不大等原因所致。
相關部門說,不知何故,“玉山”衛星并沒有收到地面站上傳的指令,因此沒能開啟衛星上的通訊接收器,無法執行自動識別系統與自動位置回報系統的測試任務。
相關部門還說,雖然有國外網站偶爾收到近似“玉山”衛星的訊號,例如今年8月26日和9月19日,可惜未能解譯出有效數據,因此在10月13日宣布“玉山”衛星任務終止,正式退役。
另一立方衛星“飛鼠”全由臺“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的師生研制,已提前在今年9月中旬正式退役。
該所教授張起維解釋,受限于研制期程等因素,“飛鼠”未進行具破壞性的輻射測試就發射升空。后來,衛星組件疑因不耐太空中的高輻射,導致“飛鼠”提早退役。
此外,臺當地第一家民間火箭公司今年9月中旬曾前往澳大利亞發射火箭“飛鼠一號”,根據澳官方公告和媒體報道,“飛鼠一號”連續三次試射都失敗,第三次試射甚至起火燃燒,評估后宣布不再發射。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