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新一代艦載機首飛成功,中國海軍進入“隱身”時代
近日,一架全新的原型機從沈陽112廠的廠區當中騰空而起,引發了全球關注。這就是讓軍迷們苦等許久的我國新一代艦載機——殲-35。殲-35的首飛成功,意味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擁有隱身艦載機的國家。這對于鞏固我國航空大國地位和國家安全具有十分巨大的戰略意義。
新一代艦載機首飛成功,五年后有望列裝
目前我國雖然擁有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但是艦載戰斗機不足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尤其是近年來美國、日本不斷在中國周邊加速部署可攜帶隱形艦載機的航母——日本改裝兩艘可攜帶F-35B隱形戰斗機的“出云”級航母,美國除了派出裝備F-35C隱形艦載機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在中國周邊頻繁挑事外,還部署了多艘可以起降F-35B的“閃電航母”,其隱形艦載機對中國航母搭載的殲-15戰斗機形成的性能代差,應該說,中國海軍的確受到相當壓力。而殲-35的研制以及未來的正式列裝,將會大大提升我國國防實力,甚至在未來的對抗中能夠扭轉被動局面。
據悉,殲-35外形與之前公開的FC-31隱形戰斗機非常類似,但細節處有多處改進,包括機翼采用了可折疊設計、前起落架具備彈射器牽引桿、機首下方配備類似美國F-35隱形戰斗機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以及重新設計的座艙罩等。
在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FC-31飛機的模型在航空工業集團展館亮相,引發外界紛紛猜測,殲15總師孫聰院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稱,不出意外的話,下一代艦載機“年內”就能亮相。然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殲-35就驚喜亮相,也說明我國對于該款艦載機的需求的迫切性。據某位專家透露,“該機型的首飛時間提前了好幾個月”。按照該時間估算的話,殲-35的研制工作將可能持續至少4到5年時間,意味著最早的投產時間應該在2026年。
另外從該機型出現的彈射桿也說明,這架新艦載機剛誕生就是為了適配我軍的彈射器航母的。首艘電磁彈射航母在今年底明年初下水然后開始舾裝,等到新航母完成舾裝準備海試的時候,殲-35也差不多能完成設計定型的試飛任務,開始試用批次的生產和交付;等到新航母開始海試的時候,新艦載機差不多也就能跟著試驗部隊,一起進行生產定型前的試飛任務,并與殲-20共同形成未來的中國國防力量。
“隱身之鑰”——超材料成大國競爭核心區
該款艦載機是目前全球第二款具有隱身功能的艦載機,其性能也直接對標F-35。還有外媒報道稱,該型號可能會應用改進型的隱形技術,以使其相對于殲20更易維護和操作。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 近年來,能用作“隱身衣”的超材料得到各軍事大國的競相研發投入,力圖實現戰場上的“單向透明”。
在以前的公開報道中,殲-20總師楊偉、殲-15總師孫聰就曾透露,未來國產隱形戰機都將穿上“隱身衣”超材料。由于超材料結構可以對電磁波進行吸收調制,來達到控制目標雷達反射信號,也可以使射入電磁波被完美吸收。隱身性能不僅對雷達波束、紅外、光電等探測設備有效,同時還能起到很好的壓制作用,相當于在戰斗機外面再套上一層“隱身斗篷”。
隱身一直是超材料“出鏡率”最高的應用方向,與常規材料相比,超材料具備新奇人工結構、超常規物理屬性和“按需定制”設計思路等基本特征。超材料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決定了其將在未來的軍事應用中“大顯神通”。據稱,美國F-35戰斗機、B-21轟戰機以及DDG-1000濱海戰斗艦上都應用有超材料技術。
在國際上,超材料技術一直備受重視,《科學》雜志將其列入本世紀前十年的重要科學進展,美國國防部將其列為重點關注的六大顛覆性基礎研究領域之一。我國十分重視超材料技術的發展,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超材料。
在應用方面,超材料技術已經得到多個西方發達國家政府、軍工企業、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提升到戰略發展層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美國F-22 戰斗機己成功應用具有隱身功能的超材料-天線罩,瑞典的維斯比級護衛艦上傳感器被超材料天線罩封閉包圍,美國LPD17 圣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用超材料制成了全封閉式的隱身桅桿,俄羅斯海軍艦艇現代“激烈號”上使用了超材料干擾機天線罩。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一篇戰略研究報告中指出,從超材料技術布局上來看,我國超材料技術在2011年迎來了飛躍,專利申請數量直線上升,專利增長率達到60%,這次飛躍歸因于中國一家高科技初創機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簡稱“光啟”),在2011年申請了703項超材料技術專利,成為當時全球擁有超材料技術專利數量最多的專利申請人。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光啟累計申請專利達到了5851件,獲得授權專利3630件。在超材料領域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實現了超材料底層技術專利覆蓋,成為當前全球當之無愧的超材料領軍企業。
經過10余年艱苦努力,光啟成功地將超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發展成為超材料工業體系,并發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打破了歐美對前沿科技的技術和標準壟斷。并將超材料應用于我國重大尖端裝備的產品設計、制造與交付,廣泛應用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等多個尖端裝備領域,成為當前我國高科技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據行業專家猜測,殲-35全身有可能采用了全機身的超材料隱身結構件,這對于超材料大規模應用以及隱身戰機性能提升來說都將會是一個里程碑式突破!。“由于殲-35直接對標的是美F-35,而F-35部分結構件采用的是超材料技術,但是我國超材料技術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并能夠實現規模化的應用,所以殲-35在隱身性能上應該是略強于F-35的 。”
此次殲-35的首飛成功對于我國提升海軍實力具有重大的意義,未來,隨著殲-35的定型、上艦,也會大幅提升我國海空防衛力量,不僅在中國國防工業推進現代航母力量建設上向前邁進一大步,也意味著我國航空工業已經擺脫了模仿和追趕的階段,在航母艦載機領域終于追趕上了美國。祖國,加油!
來源:國科環宇